找到相关内容34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论文学形式的宗教精神

    超验终极存在的诉求向度上,顺序该为:佛教—禅宗的南禅派(宗教精神)——道教—道家—民间宗教尤其宿命论(乏宗教精神)——心学—儒教儒教(非宗教精神);而就人间关怀或者入世意义看,顺序则恰恰相反:儒家儒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85855884.html
  • 十二因缘起支——生命轮回的次序

    来还是得来呢?这是有因缘的,而因缘是可以改善的,因为它是有为法。   宿命论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一旦注定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这是一种外道的观点,佛教却不承认。佛教的观点是:虽然定业是有的...

    慈诚罗珠堪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20756775.html
  • 禅与日本近代作家

    ,看起来长久,也许翌日难待;想起来虽短暂,抑或今朝可保。所以有人说:‘天地乃万物逆旅,光阴为百代过客,浮世如梦。’”[⑦]西鹤这种悲观主义和宿命论的观点,只能从佛教禅宗中寻找渊源。  近松的净琉璃剧本...

    孟昭毅,李立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72558335.html
  • 从佛教的发展看佛教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了。广爱猫扑.爱生活接受。而中国广大的老百姓的目光是短浅的、实用的。只求温饱,只求没有灾祸降临到自己的头上。于是,佛教文化就会和封建迷信相结合。宿命论 、因果轮回、报应之说必然会出现在广大的老百姓的...

    戒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12858589.html
  • 禅宗对佛教人文精神的张扬

    禅宗对佛教人文精神的张扬   北京大学教授 楼宇烈   佛教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具有丰富人文精神的宗教。从佛教的产生看,自释迦牟尼创教之时起,即充分重视人类依靠自身的智慧和毅力来自我解脱。它是在批判当时印度宗教界、理论界各种无因论、邪因论(包括各种形式的有神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按照缘起理论,阐发有情众生的一切苦乐都是自作自受,因而也只有靠自己去消业解脱的道理,破除各种宿命论和有神论的...

    楼宇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52359469.html
  • 试译菩提达摩《二入四行论》并探析其思想内涵

    的话,就容易陷入机械偏颇的宿命论了。实际上,前世的因还需要今生的缘来促成,而且这里面不仅仅有自己个人的因素,往往还有他人乃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直接或间接的种种能动因素的影响。总之,佛法中三世因果报应的...

    法 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74960139.html
  • 佛教基本教义

    要指出的是,佛教虽然强调因果法则是普遍的宇宙规律,但并不承认宿命论。佛教在强调业力的同时,也充分肯定心力的作用。认为心能造业,心也能转业,业力与心力是相互作用的。《优婆塞戒经·业品》云:“遇善知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00360820.html
  • 应重视对佛教“异化”问题的研究

    实相,大乘佛教有了无始无终的时间概念,无边无际的空间概念,清净平等、涵容太虚、量周沙界的心性概念。正因为无常、无我,众生才可能打破宿命论,通过个人和大众内在的去执、发愿,外在的积极创造因缘条件、积功累德...

    陈星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73662933.html
  • 中西文化传播的双向互动与文化转型──兼评张西平《中国与欧洲早期宗教和哲学交流史》

    乃至达到和谐,从而比旧文化具有更为强大的生命力。  在文化传播学的理论研究中,文化传播曾被用来反对文化宿命论。为了说明文化不会衰亡,学者们就用文化转移来概括文化传播的本质,认为文化传播导致文化不断地由...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51463019.html
  • 佛教死亡观

    子杀生很多,很残忍,这辈子的命根就会很短寿,命很坎坷。这就是结生时所带来的命根。  必须注意的是佛教并非直线型的宿命论,而是回髅圈子型的业感缘起论。现世的命运,固然有一部分由前世的业力决定,但大部分...

    郑振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94864489.html